fuhr12_ZINYANGE AUNTONYAFP via Getty Images_plasticoceanclimate Zinyange Auntony/AFP/Getty Images

为何塑料危机很重要

马尼拉—塑料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关于海岸和海洋中的塑料的报道不绝于耳,决策者也开始用禁令和限制令来应对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用品问题。

但塑料行业正在反击,说塑料不可或缺,而真正的问题是消费者乱扔和废物管理体系不善。根据塑料业的论点,卧床不起的住院病患老人需要依靠弯杆吸管,而取消热缩包装蔬菜将导致食物质变的灾难

毫无疑问,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甚至许多发达国家——废物管理有待改善。政府急需投资于更好的废物收集和处理系统。但发达世界还必须停止向穷国以所谓的“循环利用”为名输出没有价值的塑料废品。欧洲人和美国人分类丢弃在不同垃圾桶中的垃圾,最终被装上集装箱晕倒了东南亚,由薪水可怜的工人在有毒有害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分拣。最终,大部分垃圾的归宿是填埋场和水路


更重要的是,涌入自然系统的塑料与摧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助长气候变化和耗尽自然资源的其他力量直接相关。这便是最近发布的、海因里希·玻尔基金会(Heinrich Böll)和与塑料决裂运动(Break Free From Plastic Movement)联俄和发布的《塑料阿特拉斯》(Plastic Atlas)的主要发现。

《塑料阿特拉斯》汇总了关于合成高分子材料的事实、数据和背景信息,在过去70年里,这种材料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报告清楚地表明,塑料业一直在向我们兜售错误的叙事。塑料危机早已不仅仅是废物管理问题。真正的故事在石油和天然气从地底下采掘出来时便已经开始,并将一直持续到塑料废物进入海洋和其他生态系统之后许久。塑料生产不仅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源头,还向环境中释放了各种其他化学物质,其中许多最后都进入了我们的肺部和胃部。

Introductory Offer: Save 30% on PS Digital
PS_Digital_1333x1000_Intro-Offer1

Introductory Offer: Save 30% on PS Digital

Access every new PS commentary, our entire On Point suite of subscriber-exclusive content – including Longer Reads, Insider Interviews, Big Picture/Big Question, and Say More – and the full PS archive.

Subscribe Now

因此,处理废物的措施固然重要,但绝不能因为它们而减少了对主要问题的关注:世界在一开始生产了过多的塑料。1950-2017年,全球生产了大约92亿吨塑料,相当于今天每个人生产一吨。更糟糕的是,这些塑料中有一大半为2000年后生产,而生产速度还在不断加快,看不到减速迹象。


最新估计,到2050年,塑料生产和焚化将排放560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到世纪中叶根据当前减排承诺计算的可“支出”总碳预算的10-13%。到世纪末,塑料相关排放浆站总碳预算的一半。

气候危机和塑料危机时一个硬币的两面。为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我们绝对必须降低我们所生产、消费和废弃的塑料数量。此外,这绝非一个可以用循环利用解决的问题。在我们生产出来的所有塑料中,只有不到10%得到了循环利用。在美国,不到10%的塑料被循环利用;其余都被焚化或填埋了。


改善废物管理和加大循环利用力度都当务之急,但唯一真正持续的方案是从一开始减少塑料产量。我们首先必须减少塑料保障,这占了40%的塑料废物。第一步是要逐步杜绝塑料购物袋和垃圾袋、餐具,以及,是的,棒极了的弯杆吸管等一次性物品。

人类必须找到办法不再给地球增加废物。这意味着在绝对数量上减少经济中所用的物质。这也意味着停止开发生产塑料盒其他高污染物质的石化设施。更广泛地说,我们必须强制制造商改变分销和送货系统,转向可二次封装和二次使用的系统,并为它们的产品所造成的伤害承担责任。

一些措施已经得到了实施。在亚洲,整座城市都在通过分散化的社区领导的集中项目、一次性塑料用品禁令,以及反废物焚化游说,转向零废物方案。许多方案仍有待发现和实施;但亚洲正在成为变化的推动力。

转向零废物的运动也在全球范围内茁壮成长。生产最多塑料的公司被点名羞辱。政府也在被推动禁止致裂法和钻井,强制要求降低塑料产量,以及倡导二次使用和二次封装方案。

如果说有什么办法能够阻止塑料泛滥的话,那就是加强问责。问责反过来又依靠良好的数据和信息。我们必须曝光和公布关于塑料的真相,反击塑料行业所宣传的误导性叙事。《塑料阿特拉斯》便是一次翻页的机会。

https://prosyn.org/Zy3o01z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