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y34_FABIEN BARRAUAFPGetty Images_notre dame Fabien Barrau/AFP/Getty Images

对我们欧洲女士的颂歌

柏林——当我在柏林写这篇文章时,我为吞没巴黎圣母院的大火、灰烬和毁灭而心碎。她是文明的宝藏,无论对于那些相信还是不相信天堂的人。她代表着欧洲的美丽、神圣希望,以及伟大和优雅的精神。像你一样,也像所有人一样,我感到心碎。

悲剧唤起了许多回忆。毋庸置疑,维克多·雨果圣母院驼背敲钟人的形象使这座教堂得到了永生。路易斯·阿拉贡的诗句也同样如此:

“大火、闪电,没有什么比她更加强悍,

因为我的巴黎公然藐视危险

没有什么像我的巴黎一样美丽。”

有人还会想起波德莱尔的一句开场白:“世人啊,我异常美丽,就像用顽石搭建的梦幻一般。”虽然这首诗形容的并非巴黎圣母院,但用来形容她却也非常贴切。

Secure your copy of PS Quarterly: Age of Extremes
PS_Quarterly_Q2-24_1333x1000_No-Text

Secure your copy of PS Quarterly: Age of Extremes

The newest issue of our magazine, PS Quarterly: Age of Extremes, is here. To gain digital access to all of the magazine’s content, and receive your print copy, subscribe to PS Premium now.

Subscribe Now

记忆的延伸远远超出了文字的表述。这座教堂本身见证了几个世纪的法国历史,其中也包括现在已经成为传奇的片段。无论是荣耀还是黑暗,她都像一位神秘的骑士般与法国站在一起。我想起了1944年巴黎解放庆祝活动弥撒,还有一个姊妹在那里皈依。就像与所有基督徒一样,我与她共同哭泣,我们不得不眼睁睁看着有形的教堂灰飞烟灭,每一缕浓烟可能都带走了这座教堂的一部分。

第二天早上,我想起巴黎圣母院代表抵抗运动中的法国。在她身上体现出哥特式的神圣和塞纳河般的宁静。她是信仰和美丽的化身。当然,雨果和阿拉贡的诗句仍然盘旋在我的脑海,令我久久无法入睡。我扪心自问这一天该如何面对。明天又当如何面对?雨果告诉了我们答案:“时间是建筑师,但民众是泥瓦匠。”

时至中午,我只能希望大火已完全熄灭。对一个巴黎人来说,目睹这座城市的心脏被火焰暴力裹挟的循环播放的场景是一种折磨。倒下的不只是一座教堂。从某种意义上讲,巴黎圣母院本身就是人类的灵魂,而现在人类灵魂的一部分已经遭受了创伤。

我们巴黎人相信这位可敬的女士将会永生。但她却倒下、受伤,面对命运的残酷无能为力,就像我们每个人在目睹这场地狱般的画面时一样。但伴随那些悲伤的画面而来的却是一股团结的热浪。意大利人、瑞典人、爱尔兰人、西班牙人、中国人、阿尔及利亚人——都与法国民众同舟共济。就像在一次袭击后,所有人都在说,“我在巴黎。”

最后,在熊熊大火中,巴黎圣母院让我们想起了我们历史和遗产的脆弱性,想起我们所取得的成果并不牢固,以及艺术之乡千年欧洲的有限性,而巴黎圣母院就是其中最崇高的证明。

展望未来,我们该如何思考?我们该怎样做?我们必须希望巴黎圣母院的牺牲能够唤醒沉睡的良知;通过这场灾难,人们能够意识到巴黎圣母院是欧洲的缩影。它不仅仅是一个政治联盟,更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一座共同智慧的辉煌堡垒,但同时也是一座盛放濒危遗产的家园。

这笔遗产重要到绝对不能失去。我们绝不允许纵火狂分裂欧洲人民。我们必须记住,我们是寺庙和宫殿共同的建造者,同时也是美的创造者。这就是巴黎圣母院在这神圣的一周中留给我们的教训。

法国总统伊曼纽尔·马克龙两年来一直呼吁团结重建欧洲,而现在又呼吁团结重建巴黎圣母院。我们必须共同修复法国的心脏。我的文学评论游戏规则将会为本着重建目的的国家基金贡献一份力。我敦促所有读者都这样做。泥瓦匠就是我们这些民众。

https://prosyn.org/zlLNdiv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