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into3_TED ALJIBEAFP via Getty Images_heat wave TED ALJIBE/AFP via Getty Images

准备好迎接一个极端热浪的未来

发自新加坡——亚洲各地的人们都急切盼望着热浪季节的结束,而如今它似乎已近尾声了。在我的家乡菲律宾,今年首个台风于五月底到来,使接近50摄氏度(122华氏度)的高温状况得以缓解。过去几个月间的破纪录高温致使学校关闭、急诊病人激增、生产力下降,也令许多人重回远程工作状态。

虽然极端热浪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公共健康影响和经济影响,但它们却总会以惊人的速度被忘却。这与新冠疫情后常见的恐慌与忽视周期类似:社会忘记了过往健康危机的教训,结果在下一个危机来临时又措手不及。

正如必须改进疫情准备工作那样,我们也必须缓解危及生命的高温所带来的健康风险。随着气候变化不断加快,预计热浪也将变得日益频繁和剧烈——尤其是在亚洲。而如果要在这个“新常态”中存活下来,我们就不能依赖于多喝水和待在空调房这类存在缺陷的公共卫生指南,因为世界上大多数人口都没条件享有空调甚至清洁的水。而某位前菲律宾卫生部长最近关于女性应通过不穿内裤来应对极端高温的这类建议也是不可接受的。

相反,政府必须采取更为积极的手段并加快构建抗热韧性。在下一个历史性热浪袭来时所有国家都应当已经具备一个国家应对计划并为地方社区制定适应措施。事实上政策制定的各个方面都应透过韧性的视角来进行考量。除医疗卫生部门以外,住房、交通和水资源行业都应被置于最优先级别,而这些也都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工作对象

住房问题应当被优先考虑。亚洲许多最脆弱的群体都住在通风不良的公共住房或人口稠密的贫民窟中。估计全球有16亿人的居住条件不甚理想。而鉴于此类调查通常不考虑通风状况,这个数字可能还是被低估的。

比建议穷人住到空调房里更可行的适应措施还有很多。空调不仅昂贵还消耗大量电力,研究人员估计全球3.9%的温室气体排放都与该设备有关。与其通过燃烧更多化石燃料来满足这种额外能源需求,政策制定者必须重新思考城市发展以保护地球和公共健康。比如包括印尼和新加坡在内的一些亚洲国家已经开始使用成本低廉的“凉爽屋顶”油漆以在无需空调的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

Introductory Offer: Save 30% on PS Digital
PS_Digital_1333x1000_Intro-Offer1

Introductory Offer: Save 30% on PS Digital

Access every new PS commentary, our entire On Point suite of subscriber-exclusive content – including Longer Reads, Insider Interviews, Big Picture/Big Question, and Say More – and the full PS archive.

Subscribe Now

交通则是另一个热敏感行业。需要挤公交车或在酷热的火车站台上长时间等待的中低收入国家通勤者经常会暴露在极端高温下,而在投资于可持续交通系统的同时提升热浪来袭期间的乘坐舒适性对实现各类重要的气候和公共卫生目标至关重要。

如果要构建抵御高温的韧性,政府还必须解决全球水危机。虽然补充水分对于保护人体免遭极端高温侵袭至关重要,但全球有近1/3人口仍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在这方面一次性塑料瓶装水并不是答案:它们跟空调一样既昂贵又高碳排放,还会造成污染。

抗热预备计划必须聚焦于那些高度脆弱的群体,比如农民和渔民、建筑和工厂工人、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类并发症的人。这一工作还必须扩展到囚犯、被拘留的移民和精神病患者,因为他们经常被禁闭在极其炎热而又狭窄的空间内。

与风暴和新冠疫情应对操作流程一样,抗热准备必须被纳入各项健康政策中。为此在另一个历史性热浪降临亚洲之前各国应更新自身疾病监测系统以追踪炎热相关疾病,保证从静脉注射液等基础物品到降温背心的足够医疗设备供应也至关重要。

此外极端高温的潜在影响必须整合到急诊医生、社区卫生工作者和初级保健提供者的教育和培训中,因为他们往往是贫困患者的第一接触点。遗憾的是当我还是医学生时中暑等热相关疾病的临床管理经常被一笔带过。

最后,研究人员不仅要关注与炎热相关的流行病学,还要着眼于政策和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比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就在2023年启动了一个专门研究抗热韧性的研究中心;而我的研究所则会通过一个可以帮助亚洲的卫生系统和社区构建气候韧性的新全球健康倡议来为这项工作提供补充。

随着全球气温以惊人的速度上升,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设法去适应一个更暖和的世界。 与此同时加速脱碳进程可以减少极端热浪来临的频率和强度。只有对政府和企业施压以停止燃烧化石燃料,我们才可以建立真正的抗热韧性并提升我们这个星球的健康程度。

https://prosyn.org/wgzdSLx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