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ure your copy of PS Quarterly: The Year Ahead 2025
Our annual flagship magazine, PS Quarterly: The Year Ahead 2025, has arrived. To gain digital access to all of the magazine’s content, and receive your print copy, subscribe to PS Digital Plus now.
To have unlimited access to our content including in-depth commentaries, book reviews, exclusive interviews, PS OnPoint and PS The Big Picture, please subscribe
Though Donald Trump attracted more support than ever from working-class voters in the 2024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he has long embraced an agenda that benefits the wealthiest Americans above all. During his second term, however, Trump seems committed not just to serving America’s ultra-rich, but to letting them wield state power themselves.
The reputation of China's longest-serving premier has fared far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Maoist regime he faithfully served. Zhou's political survival skills enabled him to survive many purges, and even to steer Mao away from potential disasters, but he could not escape the Chairman's cruelty, even at the end of his life.
reflects on the complicated life and legacy of the renowned diplomat who was Mao Zedong’s dutiful lieutenant.
发自普林斯顿——1985 年 3 月,《华尔街日报》对印度新任总理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一篇题为《拉吉夫·里根》的社论中,该报将时年 40 岁的甘地比作“另一位我们熟知的著名减税者”,并宣称放松管制和减税在印度引发了一场“小型革命”。
三个月后,在甘地访美前夕,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家贾格迪什·巴格瓦蒂(Jagdish Bhagwati)更是对他赞不绝口。“远超今天的中国,印度是一个有待发生的经济奇迹,” 他在《纽约时报》上写道,“而如果奇迹得以实现,那核心人物将会是其年轻的总理。”巴格瓦蒂还赞扬了甘地降低税率和放松监管的举措。
1980 年代初是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全球人口最多且人均收入几乎相同的国家都开始实行经济自由化和开放。这两个国家都引发了诸多关于“革命”和“奇迹”的预测,但当中国借助其雄厚人力资本基础迅速发展起来之时,印度的这一方面却成为了短板。中国已然成为了一个经济超级大国,而关于印度将成为下一个经济超级大国的预测还停留在炒作阶段。
这种差异由来已久。1981 年,世界银行将中国 64 岁的“超高”预期寿命和印度 51 岁的预期寿命进行了对比。它指出中国民众比印度民众吃得更好。此外中国几乎普及了医疗保健,包括妇女在内的中国民众接受初等教育的比例也更高。
世界银行的报告强调了中国的毛泽东时代在实现性别平等方面所取得的瞩目成就。正如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Nicholas Kristof)和伍洁芳(Sheryl WuDunn)在 2009 年出版的《天空的另一半》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尤其是城市地区)成为“女性成长的其中一个最佳区域”。受教育机会的增加和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的提高降低了生育率,改善了育儿方式。在认识到中国在发展人力资本和妇女赋能方面取得的进步之后,世行做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大胆预测:中国将在“一代人左右的时间内”实现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
世界银行报告的重点不是减税或经济自由化,而是布朗大学经济学家奥德·加洛尔(Oded Galor)最近强调的一个历史事实: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每一次经济进步(其核心是生产力的持续增长)都与人力资本投资和女性劳动力参与率提升有关。
Secure your copy of PS Quarterly: The Year Ahead 2025
Our annual flagship magazine, PS Quarterly: The Year Ahead 2025, has arrived. To gain digital access to all of the magazine’s content, and receive your print copy, subscribe to PS Digital Plus now.
Subscribe Now
当然市场自由化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印两国的经济增长。但中国成功的发展战略是建立在人力资本和性别平等这两大支柱之上的,而印度在这两个领域却远远落后。
即使在更加以市场为导向之后,中国依然对本国民众进行了可观的投资,在将教育和健康标准提升到具备国际竞争力劳动力队伍所需的水平方面超越了印度。在以 0 到 1 来衡量各国教育和卫生成果的世界银行2020 年人力资本指数中,印度的指数为 0.49,低于尼泊尔和肯尼亚这两个较贫穷国家,而中国则为 0.65,与更富裕(按人均计算)的智利和斯洛伐克相近。
当中国的女性劳动力参与率从 1990 年的约 80% 下降到约 62%的时候,印度同期的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则从 32% 下降到约 25%。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对妇女的暴力侵害阻碍了印度妇女加入劳动力队伍。
卓越的人力资本和更高的性别平等程度共同促成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增长——这是衡量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全面指标。假设两个经济体在 1953 年(大约在它们启动现代化的时候)的生产力相当,那么到 1980 年代末中国的生产力比印度高出 50%。如今中国的生产率几乎是印度的两倍。当印度 45% 的劳动者仍在生产率极低的农业部门工作时,中国甚至已经从简单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主导力量,尤其是在电动汽车领域。
[此处插入图表一]
中国也为未来的机遇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该国有七所大学跻身世界百强,其中清华和北大名列前 20。清华大学被视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世界顶尖大学,而北京大学则排名第九。同时还有九所中国大学在数学领域跻身全球前 50 。相比之下没有一所印度大学——包括著名的印度理工学院在内——跻身世界前 100 。
中国科学家在提高研究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在化学、工程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并可能很快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如图所示,中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研究人员们正在迅速打造大量高质量专利。
[此处插入图表二]
自1980 年代中期以来印度和国际观察家们一直预测专制的中国兔子终将步履蹒跚,而民主的印度乌龟则会赢得这场竞赛。最近发生的一些事件——中国严苛的“新冠清零”限制、青年失业率的上升,以及中国政府为控制中国过度发展的房地产行业和大型科技企业所做的徒劳努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似乎都支持这一观点。
但当中国凭借其深厚的人力资本和更良好的性别平等状况屹立于新旧经济前沿之时,印度领导人和他们的国际同行却在吹嘘一种无法得到历史验证的能力,妄图通过闪亮的数字和物理基础设施来跨越脆弱的人力基础。中国有一条看似可行的道路来摆脱目前的困境,相比之下印度则可能陷入毫无根据的盲目乐观之中。